问计老年健康与智慧照护,首都医科大学举办学术交流会
发布时间:2023-07-02 02:58:59 来源: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

“我们的目标是到2025年老年护理服务供给显著增加,原则上每个县市区建成一个护理院或者护理中心。”6月28日,在2023年老年健康与智慧照护学术交流会暨北京市老年护理中心首期护理培训班结业与第二期开班启动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相关负责人指出,人口老龄化是我国今后一个时期的基本国情,老年人对于接续性的医疗服务和高质量护理服务的需求尤其紧迫。

2023年老年健康与智慧照护学术交流会在首都医科大学举办


(资料图片)

失能、半失能老人护理需求迫切

“仅就北京市而言,目前经过评估的重度失能老人有26.57万,经济和照护负担很重。”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党委委员、市老龄办常务副主任王小娥表示,北京市卫健委2022年开始推动首批老年护理中心建设,并在今年被纳入北京市民生实事项目,截至目前已建成21家中心,增加老年护理床位200张,重点是为失能术后老年人,提供全科诊疗,医疗护理、基础康复、生活照护等服务。到2025年,全市每区均至少要有一所老年护理中心。

位于北京隆福医院天通苑院区的老年护理中心是首批10个试点之一,于去年12月中旬开始接收患者,已启用的20张床位入住率达到100%。北京隆福医院院长彭堃介绍,作为东城区的一家中西医结合老年医院,隆福医院探索创新了医养结合的五种模式,除了老年护理中心外,还有紧密型医养结合体:在天通苑院区实现“前养老、后医疗”,为毗邻的老年公寓开通绿色通道,为老年人提供康复、护理、养老的庭院式一体化服务;医养融合模式:北苑院区与养老机构同在一座大楼;医养联盟共同体模式:与区域养老机构、照料中心、养老驿站组成医养联盟共同体;居家养老模式:设立老年医疗服务中心,对居家养老人群开展入户诊疗服务、健康管理服务等服务项目,目前服务达4万人次。

整合设置在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年护理中心,于今年1月投入运营,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王辉介绍,目前收治的均为失能老人,其中重度失能占到四分之三以上。“在护理中心人员配备方面,我们选优配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6名,并且有7名医护人员都参加过安宁疗护培训,具备一定的安宁疗护能力。”王辉表示以成立老年护理中心为契机,进行了软硬件的升级,“护士站由封闭式改为更加便捷的开放式,并且加入了信息化智能元素,安装了一拖五的中央监护系统,配备了数字化呼叫系统,病房智能化水平有了明显提升。”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老年健康护理学学系主任景丽伟

多学科交叉融合、人工智能赋能老年护理

当老龄社会遇上信息化时代,老年护理也需要迎合新形势、树立新理念、拥抱新技术。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副院长、老年健康护理学学系主任景丽伟教授提出多学科交叉融合助力老年健康。老年健康护理也需要多学科交叉研究,譬如在失能照护及干预方面进行医科、工科和社会学的融合,通过医工结合,解决卧床失能老年人二便障碍照护;慢性病与肿瘤康复护理的医工融合以及护理学与老年学、社会学、卫生政策学相交叉进行的整合照护模式研究等。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刘均娥

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院长刘均娥教授分析,老龄化进程中需求的多层次多样化、老龄化趋势下劳动力短缺以及信息化智能化背景下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都为智能型老年照护机器人系统的研发与应用带来广阔的前景。“护士应该在智能型老年照护机器人产业发展中成为理念先行者、设计引领者、服务创新者、应用实践者。”

全国政协委员、首都医科大学全科医学与继续教育学院院长吴浩教授指出,要用智慧医疗的技术,让老年人保持与外界的联系,丰富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扩大老年人的社会参与,以智慧赋能全龄友好社区建设。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李星明教授同样建议,社区积极引入智慧健康管理手段,各地区可因地制宜、先行先试,同时,做好医务人员培训和激励,使之能够并愿意掌握与现代信息手段相适应的居民慢病管理的技术和方法。

责编:李欣

标签: